微信18647029911

18647029911

13347031116

首页 > 旅游公告 > 正文

【原创】呼伦贝尔的俄罗斯族

旅游公告呼伦贝尔天人旅行网2016-06-24
[导读]呼伦贝尔旅游咨询:13347031116/18647029911 微信/QQ咨询:827491289 额尔古纳市有一个优秀的特殊民族群体,这些人绝大多数身强体壮,头脑聪颖,热爱劳动,讲究效率,性情乐观豪爽,能歌善舞。从相貌上看,他们与汉族大有区别,明显带有欧洲人的某些特征:皮肤较白皙,眼窝较深,鼻梁稍高,头发黑中略带暗黄,眼睛多为暗褐色。仔 细端详,与汉族又有几分相象,这便是华俄后裔后改称为俄罗斯族。


额尔古纳市有一个优秀的特殊民族群体,这些人绝大多数身强体壮,头脑聪颖,热爱劳动,讲究效率,性情乐观豪爽,能歌善舞。从相貌上看,他们与汉族大有区别,明显带有欧洲人的某些特征:皮肤较白皙,眼窝较深,鼻梁稍高,头发黑中略带暗黄,眼睛多为暗褐色。仔细端详,与汉族又有几分相象,这便是华俄后裔后改称为俄罗斯族。全市共有俄罗斯族4980余人。主要分布在恩和室韦俄罗斯族乡、拉布大林镇、三河镇及额尔古纳河沿岸的一些村落。


到他们中间访问,你仿佛是在读一部额尔古纳河畔百年史,他们会给你讲述俄罗斯族的过去和现在,你可以领略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


俄罗斯族的形成可追溯到清初。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以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两国界河,规定除猎户外,两国百姓不得随便越界,但仍有大批俄人深入中国境内采金、伐木、牧畜。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借口出兵进犯,沙俄沿东北边境大举入侵,额尔古纳河右岸沿边卡伦皆被焚毁,官兵逃散。在边防空虚的情况下,大量俄国移民流入额尔古纳市境,到1907年已达1000户以上。中东铁路施工时,俄国招募大批华工前往俄国境内筑路,很多工人与当地俄国女子成婚,其后返回额尔古纳河右岸定居。俄国十月革后,许多白俄贵族越过西伯利亚,逃亡到额尔古纳河畔,部分人渡河进入额尔古纳市境定居。民国初年,冀、鲁等地遭受水旱灾害,相当数量的青壮年农民“闯关东”来到额尔古纳河地区。到本世纪20年代以后,额尔古纳市境内俄侨已达万人之多,形成了30多个纯由俄侨组成的村屯和一些中俄杂居的居民点。相当一部分中俄男女青年在生产、生活中频繁接触,交往日密,最终结为夫妇。至今,其后裔已繁衍到第四、第五代。

 

在生活方式上,俄罗斯族家庭保留了浓厚的俄罗斯文化色彩。


宅  居:俄罗斯族居住的房屋,除近年新盖的砖房外,老房多是单门独院的俄式“木刻”,用原木交错垒起作墙,各层原木间垫以青苔。屋顶或覆铁皮,或铺劈材板。富裕、讲究的人家,门窗及屋檐均以彩色漆绘或工艺雕刻装饰,显得富丽堂皇。房门均朝北开,南墙尽量多开窗子,从而增大采光面。为防冬季寒风直接吹入室内,一般在房门外套盖一个小门斗,也有的接出阳台式凉亭。室内一般装有天棚、地板,地板与门窗涂有油漆。室内陈设讲究,不少家具带有俄罗斯风格,庄重、沉实。窗上装有窗帘、窗纱,清洁雅致,一尘不染,房间内墙经常粉刷。睡眠通常在铁制或木制床上。枕头为俄式大方枕,内絮羽绒。


俄罗斯族酷爱养花,家家户户均培植品种繁多的木本、草本花卉,四季开放,姹紫嫣红。常见的盆花品种有万年青、夜来香、君子兰、云松、柳桃、木菊、水仙、八宝、兰花、蟹爪莲、无花果等。不少人家布置得如同小花店。


室内普遍设有存放蔬菜、副食的地窖,多数家庭的厨房里搭有烤制面包的大烤炉。这种烤炉实际上也是一堵卧式火墙或火炕,冬季可用作年老体弱者的卧榻。

不少人家在庭院一角单独建有小型俄式蒸汽浴澡堂,多就地取材,用木材、石块搭成,俄语称“巴尼雅”,建筑面积10~15平方米,室内净高1.8~2米。为了保温,安装了低矮的房门。门一侧用坚硬而耐高温的花岗岩石块垒出炉灶,石上置一铁桶,用来烧开水。浴室内还搭一简易木板床,供沐浴者坐卧。为保证浴室高温,需提前几小时生火烧水,入浴时用舀子向正烧得滚烫、热气逼人的石块泼水,即刻化成蒸汽。蒸汽散开,室温急剧升高,蒸烤得人体大汗淋漓,如同水洗一般。入浴者趁势用浴巾搓擦,体表泥垢即可清除。俄罗斯族有一种传统而奇特的搓澡方法,便是用嫩桦树条或柞树枝扎成小帚,入浴时轻轻向出透汗的体表各部抽打,既能除污去垢,又可起按摩之效。搓擦抽打后,再以肥皂涂身,温水冲洗,顿觉周身轻爽。此种浴法类似“桑拿浴”,经济节水,免去大量上水和污水排放的麻烦。烧热的石块可持续保温数小时,浴室主人自家用过之后,也乐于“对外开放”,惠及亲友、村邻。


饮  食:

俄罗斯族的饮食极具特色。吃饭用筷子,也用刀、叉等俄式餐具。除食用各种中式饭菜外,普遍喜爱“列巴”(面包)、奶茶、“希米丹”(稀奶油)、果酱、“苏巴”汤(俄式菜汤)等多种俄罗斯风味的食品。流行的面点不下20余种,包括主食面包(即黑白咸面包)、甜食茶点面包和各种糕点、饼干。甜食茶点面包和饼干主要品种有“库利契”(圆柱状蛋糕,上面撒有奶油花)、“多尔特”(大蛋糕)、“密疙瘩”(蜂蜜奶油饼干)、“瓦菲里”(维夫饼干)、“彼切尼”(夹馅点心)等。用料除面粉外,还分别配以奶油、“希米丹”、白糖、鸡蛋、蜂蜜、果酱、葡萄干、干稠李粉等辅料。烤制出的各种面点酸甜适度,馥郁芳香,美味可口,常令外地宾客赞不绝口。油炸食品有“皮罗休基”(炸、烤肉馅包子或杂碎肉饼)、“卡利茨”(炸小面包圈)、“拉古里克伊”、“麻斯林尼卡”、“阿拉基”(小炸糕)。煎饼有“卡洛巴”(发酵的荞面饼)、“布利内”(未经发酵的软饼)。俄罗斯族家庭流行西伯利亚式饺子,肉馅中不加或少加蔬菜,饺子个头很小,圆形,用加有胡椒粉、月桂香叶等调料和少许蔬菜的肉汤煮熟,连汤一起食用,类似馄饨。俄罗斯族善于就地取材腌制各种俄式酸菜,如酸蘑菇、酸黄瓜、酸西红柿等。泡菜以大头菜、胡萝卜为主料,辅以胡椒、月桂香叶,略加盐发酸后攥成团加以冷冻,随时取用,生食鲜嫩可口,并能解酒,也可炒食或做汤。常见的冷荤有牛羊口条、腱子肉片、猪板油、“哈勒捷茨”(用煮烂的牛头、牛蹄加工的冻子)、烤火腿肉等。土豆泥“沙拉子”是独具特色的俄式名菜,用料除土豆外,还有“希米丹”、奶油、植物油等。做法是将土豆去皮煮熟,趁热捣烂,同时加进各种调料,使土豆泥变得松软细腻,味香可口。吃时,盘中另放两片熟肉或一块炸肉饼。俄罗斯族喜食烤制食品,最名贵的当数烤乳猪,多在重大节日和喜庆时出现在富有人家的餐桌上。

 

俄罗斯族家庭还较普遍地采用当地所产的越桔和笃斯越桔,还有山葡萄、草莓、山丁子等野浆果加工果酱。有些人家用家传方法在冬季搅出冰糕,夏季制清凉饮料“格瓦斯”,并能自制白酒、果酒。

服  饰:俄罗斯族日常除穿用普通各种中式服装外,也喜欢穿俄式服装。男人夏季穿白绣花套头衫(俄语称“鲁巴什卡”)、深色灯笼裤、长统皮靴;冬季穿里、面均扎成长条状的棉衣裤,野外作业穿鞣制黑、白皮面大衣,或毛朝外的“皮大哈”,脚穿毡靴。妇女冬夏都爱着裙装,只是质料厚薄不一,内着毛衣毛裤。家庭妇女常年系头巾,夏天为布、纱薄巾,冬季则用连肩部也能盖住的大毛头巾。妇女亦喜穿皮靴,冬季穿的皮靴称“布尔克”,靴头为亮面牛皮,靴筒毛朝里,为黑色或棕色羊皮。


婚  俗:俄罗斯族中的男女青年一向通过自由恋爱成婚,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相处,彼感到情投意合,便正式告知各自的父母。择期,新郎清晨带领娶亲队伍出发,一路拉奏手风琴,热闹非常。至新娘家,新郎先拜见岳父、岳母,送上几瓶酒;用毕丰盛的饭菜,再听老人嘱咐一番,便带新娘、伴娘及简单的嫁妆返回。到新郎家,长桌已摆上酒菜,亲朋好友向一对新人祝贺,老人亦表示祝福。新郎、新娘互换戒指之后,宾主便开怀畅饮。席间,当有人提议干杯时,来宾中总有人装作酒液沾唇后难以下咽的姿态,连连叫喊“苦哇”,随即人们均含笑叫苦不迭,这时新郎、新娘便相偎热吻一番,来宾们才高高兴兴地一饮而尽。酒兴正浓时,一些乡土歌手和乐师们纷纷当场献艺助兴,将婚宴气氛推向高潮。菜肴撤去后,主人又摆上精美可口的自制面包、糕点。酒足饭饱,宾主翩翩起舞,尽欢而散。

节  庆:俄罗斯族同当地其他民族一样,既过元旦、“五一”、“三八”、“十一”等历节日,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农历传统节日,庆祝方式亦与当地汉族相同。其他的节日均与东正教相关,民族宗教色彩颇浓,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圣诞节”或称“主降生日”、“耶稣圣诞日”,为每年公历元月7日。按惯例,当日除念经祈祷外,教堂要插挂松枝,家家户户亦折些松枝,讲究的人家室内布置挂满五颜六色装饰品及玩具、糖果、糕点等儿童礼品的圣诞树,并烤制大型生日蛋糕。俄罗斯族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当数“耶稣复活节”,俄语称之为“巴斯克”节(详见本书“民族节日——巴斯克节”)。

打印

其他旅游公告文章

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