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18647029911

18647029911

13347031116

首页 > 民俗文化 > 正文

皮 囊

民俗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 2017-03-02
[导读]呼伦贝尔天人旅游网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最具权威的旅游服务机构,提供呼伦贝尔最全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料信息,旅游攻略推荐,美食攻略及推荐。最新最全的线路玩法,旅游定制,跟团游,自由行,包车服务,户外体验,亲子游,尽在呼伦贝尔天人旅游网。

“皮囊”,哈萨克民族称之为“撒巴”(羊皮制作的皮袋)。它的发明是在生产中自然出现的。它可以追溯到古代,哈萨克民族的祖先早在原始畜牧业时期就把马皮和羊皮脱毛后,用面粉和酸奶混合调成粘稠液体状涂在皮料上进行不完全加工(也不能完全加工,因为“撒巴”要有一定的硬度和厚度,才能存放奶子和加工酸奶),这是它的奥妙之处,足见哈萨克民族的智慧。经过大约10天左右,自然发酵,使原皮较软和,然后用驼毛线进行缝合。皮料缝合成四棱形状,底大口小,俗称“四棱撒巴”。它是用途很大而携带非常方便的一种手工艺品,而且耐用。就皮囊而言,外表美观,制作看来简单,初见着还认为是个皮口袋,谁知它是牧民生活中的一件传家之宝,传世之物,这是它的奇特之形。

打印

其他民俗文化文章

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