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18647029911

18647029911

13347031116

满洲里国门景区

满洲里旅游景区 呼伦贝尔天人旅游网 2017-01-08
[导读]呼伦贝尔天人旅游网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最具权威的旅游服务机构,提供呼伦贝尔海拉尔最全的旅游景区信息,攻略及推荐。最新最全的线路玩法,跟团游,自由行,包车服务,户外体验,亲子游,尽在呼伦贝尔天人旅游网。
国门景区位于满洲里市区西9公里中俄边境41号界碑处中方一侧,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国家4A级景区。景区内主要包括第五代国门、仿制的一至四代国门、41号界碑、和平之门广场主体雕塑和浮雕、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共产国际展厅、红色秘密交通线展厅、红色后代展厅、火车头广场、战斗机广场等景观。

 

国  门

国门位于满洲里市西郊中俄边境中方一侧,是第五代国门,于2007年始建,翌年建成,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长105米,宽46.6米,高43.7米,内径宽度43米。建筑风格为后工业时代风格,国门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国门顶端国旗高悬,门额正中国徽耀眼,国门上方乳白色的墙面上镶嵌“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格外鲜红。国际铁路从门下通过,由原来一宽一准改建为两宽一准,同时还预留了多条宽、准轨位置。国门内部布局大气、美观、宽敞明亮,多种配套服务设施功能齐全。登上国门,俄方后贝加尔斯克区的建筑、街道、行人等异国风情尽收眼底。国门对面不远处是俄罗斯的国门,国门上“россия”六个硕大的蓝底白色俄文字母,格外引人注目。

国门展厅

第五代国门建成后,为充分发挥国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在国门二楼建立了展厅,力求把国门展厅建成向国内外游人展现满洲里悠久历史和口岸百年发展变化的窗口。

国门展厅500余平方米,共分远古文明、忧患边廷、国门变迁、铁路春秋、开放前沿、友谊桥梁、发展惠民、边城新貌八个部分。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从悠久历史、口岸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变化等方面,浓缩了满洲里历史、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向游人展现了满洲里作为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的风采。

仿制的四代国门

2008年,在国门铁路南侧同比例缩小仿制了第一至第四代国门,向游人展示从清末所建的第一代国门至1988年所建的第四代国门的景观。

第一代国门:清末,距满洲里车站20公里处,有俄方所立双头鹰,即俄国国徽,旁边竖立一木桩,木桩上写的是俄文“萨拜喀尔省铁路交界”,是俄国单方面设立的,国徽和木桩所处中俄边界,故称其为国门。

第二代国门:建立于1920年,距现在边境线约300米,位于后贝加尔斯克车站对面,苏方边防站院内,为木制拱形,面对中国方向以汉文书写着“中苏门”,面向苏联方向书写着俄文。十八里小站今名后贝加尔斯克,是当时从俄境修中东铁路时向东第86个乘降站,俄国人曾称之为八十六号小站;因距中国满洲里市区十八华里而又被中国人称为十八里小站。1949年被苏联单方面拆除。

第三代国门:第三代国门原本是检查桥,也称栈桥,横跨准、宽轨铁路,修建于1968年。当时中苏两国关系较为紧张,满洲里作为“反修、防修”的前沿,多年处于“备战”状态。该桥是铁木结构,桥主体用铁轨焊接而成,桥身漆为绿色,桥身西侧的护栏镶嵌着木板。正上方嵌有醒目的红色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十个大字。桥身的两侧各有一架铁梯,缘梯而上可以站在桥上俯视过境车辆,因该桥状似“木门”,是口岸铁路的门户,故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国门”。

第四代国门:第四代国门1988年6月15日开始兴建,1989年6月25日竣工。建筑面积774.5平方米,高12.8米,宽24.45米,外表用2000多块0.5平方米大小的青灰色花岗岩石板镶嵌而成。国门上方中间位置悬挂直径1.8米的国徽,并镶嵌“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庄严而雄伟。国门下有宽、准轨铁路各一条。国门北侧是原公路口岸,满洲里新公路口岸建成后原公路口岸停止使用。

41号界碑

41号界碑是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定在中俄边境线上的界碑。当1993年中俄两国勘界结束后,在满洲里国门和俄罗斯国门之间共设立了4块界碑,其中俄方两块为38号和40号界碑,中方两块为39号和41号界碑。后来,第41号界碑被开辟为供游人观赏和摄影留念的景点。该界碑面向中方一侧,高1.2米、宽0.4米、厚0.25米,材质为花岗岩。碑上镶嵌着中国国徽,下面刻着“中国 41——1993”字样,表示第41号界碑于1993年立之意,庄重、威严而神圣。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会站在这里同界碑拍一张照片,作为珍贵的纪念。

 

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

遗址在国门东100余米处的铁路桥洞南侧,面积约100余平方米,东部有一模拟的日军边境哨所木制岗楼,西部有一地下交通线纪念碑及两辆俄式合道克马车。

1920~1937年,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为中国革命者开辟了一条寻求真理之路。经过这条交通线进出中苏国境的人数无法统计,从各种资料查到的经满洲里去共产国际和苏联以及从苏联回国的同志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少奇、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邓中夏、李维汉等70余人。他们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冒着枪林弹雨,或乘火车、或坐马车、或徒步来往于中国与共产国际、苏共之间,以记者、商人、夫妻等不同身份从事革命活动,捧回了革命圣火,留下了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

和平之门广场

满洲里国门景区和平之门广场的“和平之门”主体雕塑于2002年7月8日建成,质地为白钢,高13.8米,“M”造型和汉字“门”相像,同时又是满洲里三个字的汉语拼音、俄文、英文书写中的第一个字母。上面的球体象征着地球,寓意国土有界,但它与世界相连,代表着中国人民开放的胸怀。五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友好交流和交往。周围的7幅浮雕墙展示满洲里从远古时代至20世纪的历史画卷。

 

共产国际展厅

共产国际展厅位于国门景区东部,与红色秘密交通线展厅连为一体,是全国惟一一家以共产国际为主题的展厅。于2005年由满洲里市旅游局建立。展厅由共产国际发展历程、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在苏联长大的红色后代三部分组成。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满洲里交通站的掩护下,来往于中共与共产国际、苏共之间的情景,让游客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艰辛曲折历程。

1919年3月,在列宁的领导下,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在其存在的24年里,为捍卫马列主义、支援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满洲里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从共产国际成立开始,便与其结下了极深的渊源,成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共产国

际、苏共与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的秘密交通要道和“红色堡垒”,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

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红色秘密交通线展厅

红色秘密交通线展厅位于国门景区东部,前身是中苏会谈会晤室,2005年5月,满洲里市旅游局将其改造为红色交通线展厅,展厅共分五个展室,以丰富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较为详尽地展示了满洲里地下交通线建立的历史背景、交通站的变化,地下交通员简介、地下交通站的历史作用及被破坏的过程等。该展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红色后代展厅

红色后代展厅位于满洲里市西部国门景区,于2008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展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由国际儿童院、红色后代、难忘的学生生涯、4821走进伊万诺沃、重返伊万诺沃五部分组成。展厅通过大量文字资料、历史照片、实物、沙盘及模拟场景等全面反映了红色后代在前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生活以及他们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向后人展示了红色后代的精彩人生。

 

火车头广场

火车头广场建成于2004年6月,广场内的火车头是1940年的日本制造的“亚西亚”型蒸汽机车头,下面的铁轨是1925年苏联制造的43铁轨,即每一延长米铁轨重43公斤。1949年冬,毛泽东主席就是乘坐这台机车头牵引的火车驶出国门访问苏联的,这是毛主席一生中惟一的一次出国。这台机车上的编号是“1861”号。满洲里人民又命名它为“满洲里号”。

 

战斗机广场

战斗机广场位于国门景区的东部,一路之隔与火车头广场南北相对。

1950年,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满洲里市人民也同全国人民一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仅以冲天的干劲把社会主义国家支援朝鲜战场的军用物资用这里的铁路线迅速换装运往前线,而且全市各族人民热情高涨,为抗美援朝自发捐款买了一架飞机——歼六战斗机。这架飞机是满洲里市各族人民爱国热情的证明。

标签:呼伦贝尔景区 满洲里景区 呼伦贝尔旅游 打印

其他满洲里旅游景区文章

消息

返回顶部